裝載機
制約裝載機行業發展的原因,制約裝載機行業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2024-09-24 19:39:47 裝載機 0人已圍觀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制約裝載機行業發展的原因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制約裝載機行業發展的原因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汶川地震時為什么救援人員要跳傘呢?直升機飛不過去嗎?
在汶川地震期間,其實是出動了100多架軍用和民用直升機,同時累計飛行1000多架次。當時,全國也就只有500架直升機,可以說四分之一的直升機都到了汶川。
可以說汶川地震的2008年,是我國直升機救援元年?,F在截止到2017年,我國光是專業醫療救援直升機就有354架,而在2015年這個數字是,27架。在大地震當中,真正需要的是中型和重型直升機。
續航時間較長,可以攜帶較多的設備在目的地上空長時間盤旋。一般的輕型直升機根本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而且,還需要很多專業設備,比如,探照燈、光學/紅外成像儀、雷達、信標設備,還有絞車和吊籃。
并不是任何直升機都適合去地震災區從事救援工作,那些小直升機,只是觀光用途,根本無法救災和運輸。為此在汶川地震以后,我國特種直升機得到了極大發展,卡32消防直升機,直15直升機,米26重型直升機,還研發了AC-311、AC-312等型號的直升機。
當時在汶川地震,2架米26重型直升機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險工作中,兩架米26直升機,共向排險現場吊去了80余臺挖掘機,裝載機等大型器械。
在汶川表現最好的黑鷹直升機,現在已經國產化,也就是直20直升機。這種直升機具備較好機動性能,以便能夠在復雜環境下執行任務,例如西南地區,這里多山地峽谷,氣象條件下復雜,對于直升機飛行和機動性能要求較高。
感謝邀請!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超過唐山大地震里氏8.0級強烈地震。這場地震的震級之高、破壞之大、營救之難,舉世罕見。5月14日,人民解放軍空降部隊的15名空降兵首次在因地震和外界隔絕的阿壩地區成功傘降,這也是我空軍首次在高原復雜地域、無地面指揮引導和無氣象資料條件下運用傘降方式參加救災。同一天,首批運載救援物資的直升機也降落在地震中心汶川縣城。
地震災區的地質和氣象環境復雜,很多救援點是在三面環山的半山腰斜坡上,這是上有高壓線,下有電網鋼索。有時,直升機飛進去旋翼距離懸崖峭壁和線網只有5米,操控稍有不慎就能導致機毀人亡的事故。所以直升機進入災區的危險性還是很高。5月31日,我軍一架米-171直升機在執行完任務后,返航途中,在汶川縣映秀鎮附近,因局部天氣變化突遇低云大霧和強氣流而失事。
直升機救援對于惡劣氣象條件很敏感,嚴冬、酷暑、暴雨、濃霧、風沙都可能使行動受到影響而引起災難性后果。傘降同樣會受到目的地地形因素制約,在山區傘會面臨部隊難以集結,機動、保障困難;在平原空降,水網稻田密布,河流也會帶來很多困難。丘陵地區空降則會遇到雨裂沖溝和斷崖等。
相對而言,直升機救援的適應性更強。但是在飛行和懸停中易收到風向和氣流的影響。陣風或強烈的熱氣對流都會對直升機的穩定在造成影響。當氣溫低于5攝氏度、云中含水量較大時,直升機的發動機進氣口、旋翼水平安定面、應艙玻璃和空速表感應器都容易結冰。因此在不熟悉著陸點的氣象情況下,還是不能貿然進行降落,否則極易造成機毀人亡的事故。
感謝,邀請回答。
汶川地震,我是經歷者也是參與者,現在回想起來都令人心生恐懼,悲痛萬分,自然的力量是人類完全不能抗衡和比擬的。
當時地震發生,開始幾秒鐘大地顫抖,房屋左右搖擺,持續開始倒塌,山地滑坡。四川地屬丘陵盆地地形,多高山,地勢起伏較大,汶川位于川西,位于我國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過度段,山勢起伏大,峽谷溝壑眾多,剛好處于龍門山地震帶,地震活躍。汶川地震發生后,不能讓直升機直接進入,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1、較為平坦地勢主要集中在岷江河床沿岸,因多處山體垮塌,道路中斷,溝壑兩邊平坦河床成了堰塞湖,隨著余震山頂不停掉落石塊和塌方,不能為直升機騰出場地,就算有也不安全。
2、汶川多高山,海拔高,山間多云霧繚繞,地地震發生后天氣狀態也不好,為直升機進山不能提供良好的視線強行進去會機毀人亡風險增加。
3、汶川要進入,是峽谷地帶,需要沿岷江河流進發,穿越峽谷需要有經驗豐富飛行員探路,標出航線和障礙物位置,地震發生時,沒有領航機探路,也沒有一條準確的航路,大規模直升機進入,也會增加風險。
為了與時間賽跑,為災區搶救更多生命財產,我們人民軍隊選擇跳傘進入,也是無奈之舉,讓我們年輕的軍人從萬米高空跳傘用自己生命,拯救別人的生命,這種崇高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真應該為他們鼓掌,你覺得軍人品質讓你為之感動嗎?
十年前,汶川地區集中了舉國上下1/4左右的直升機,總計百余架,累計飛行千余次,直升機是這場牽動中華十數億同胞心的大災難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誠如題主所言,在救災之初,直升機確實存在無法進入災區著陸救援的情況。事實上,當年第一批人民英雄的5000米高空“盲跳”的危險系數不亞于直升機冒險在汶川震后的復雜氣流下執行山區著陸,但是災區的人民群眾當時危在旦夕了啊,這時候,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避免直升機貿然著陸機毀人亡,先“跳下去”已經是迫在眉睫不得已而為之的唯一選擇了。
圖——米-171直升機
# 進不去的最大困難——高海拔、山區復雜氣流和低溫環境、未知地面情況
# 不是說直升機飛不過去,是當時我國所擁有的直升機“不行”
前面說了這么多,聽起來似乎直升機“很弱”,實則不然,如果當時中國擁有配備搜救裝置的黑鷹、種馬或者支奴干,或者有著大批米-26,退一步講,有著如今的AC313、Z-18,進場救人的能力也翻個倍了。可是當時呢,我們主要能出動的是米-171、用了幾十年的老舊黑鷹,技術狀態不足、規模數量不夠,壓根就沒有應對汶川地震這種巨大災害的能力。這也是我國近年來大力發展直升機救援的驅動之一,2008年也因此被業內稱為“中國直升機救援發展元年”。
圖——中國的老黑鷹直升機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制約裝載機行業發展的原因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制約裝載機行業發展的原因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